13044275250 / 020-32644854

展位预订
 观众预登记
物业守护,老有所养 | 物企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六大相对竞争优势
来源:网络整合 | 作者:广州物博会-小智 | 发布时间: 2022-10-05 | 917 次浏览 | 分享到:

物业管理,物业养老,社区养老


相较于其他可能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或机构而言,物业服务企业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有何特殊性?“物业+养老”推广过程中,物企的相对竞争优势是什么?


(一)响应性快

领近性和常驻社区意味着物业服务企业不仅能对老人跌倒、中风等突发紧急事件做出最快速的线下响应,而且是24小时覆盖。这是嵌入社区程度再高的社区养老机构也难以比拟的。疫情期间,诸多小区实行封闭政策,外部人员难以进入,物业服务企业的响应优势在疫情期间更加显著。在未来,线下救急响应,经过规范后,应该成为物业服务企业提供服务内容的标配,并应融入社会智慧化救急体系。


(二)场地优势

物业服务企业如要开展养老服务,务必用好场地优势。相比外部养老服务提供者,物业服务企业更低的场地成本,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尽管当前还存在不少制度障碍,物业服务企业常驻小区,其物业服务用房可通过改造兼备居家养老服务站点功能。部分小区闲置低效物业用房较多,可进一步改造成为日间照料、银发餐厅等场所。物业还可以基于场地优势提供康复器械、健身器材、文娱影像乃至适老化家具等的租赁,增加资源的可及性,也就让社会养老资源增加对老人的覆盖性。


(三)信任感高

物业服务企业长期担任小区管家的角色,服务人员与老人朝夕相处,在老人那里信任度高。因此物业服务人员经过一定培训后,就可以开展养生调理、精神慰藉和情感陪护等方面的服务,上门服务容易,覆盖性高。


(四)供需精准匹配

物业服务企业特别需要充分利用熟悉老人状况与能精准识别其需求这点优势。政府主导的社区养老,提供服务内容需要统一和规范,往往基于“顶层设计”,个性化不足,供需匹配性较差,造成不少资源浪费。市场化养老机构,通过价格机制能减少供给浪费,但又形成对低收入老人的屏蔽,难以达到养老服务的普惠。物业服务企业进入到养老服务体系中,就是要在大量个性化很强的生活类和保健类养老服务中,通过适当引入价格机制、高度定制化等手段,增加供需匹配的精准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养老服务社会总成本,以此来增加社会效益。


(五)与主营业务其他业务展开协同效应

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基于与现有主营业务的结合开展养老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提供的小区保卫保洁服务,可与助餐助浴助洁和快速收送等服务有机结合;所提供的水电与房屋维修等服务,可与老人住所与家具的适老化改造相结合。物业服务人员具备前置服务技能储备优势,服务过程也产生成本优势。当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正在推动“物业+生活”,在“小社区大服务”的框架下,物业服务企业正在把服务内容向诸如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旅游、教育等领域扩展延伸,养老服务的开展很需要与这些服务形成协同效应。


(六)公益服务与盈利服务的协同

物业服务企业在应急服务等方面有无可替代的优势。然而应急响应服务具有人道主义性和公共品性,应该以免费或政府购买服务为主,因其频率性较低,专业化也比较高,物业服务企业将只是参与过程中的部分环节,不会成为企业收入重要来源,然而这可以促进用户对企业的信任感提升,有利于业主认同感提高,为其他业务开展打下基础。从可形成稳定大量收入角度,物业服务企业还是要紧紧抓住常驻社区和空间邻近的独特优势,聚焦那些频率性高、专业性不强又有成本敏感性的生活服务,比如助餐、助浴、助洁、助行等,并扩展到助医、助诊、照料看护等。物业服务站点位于小区内部,工作人员随时可开展上门服务,到位及时,成本天然具有优势。


物业服务企业相对其他可能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或机构而言,具有六大突出优势:响应性快、信任度高、供需精准匹配、与主营业务有交叉、公益服务与盈利服务协同、在小区有场地。物企在推广“物业+养老”发展模式过程中,当结合智慧物业、智慧社区发展趋势,与基层社区治理模式变革共同前行。


智慧物业,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城市服务治理


立足广州,面向全国
广州物博会,欢迎您的到来

11月3-5日,广州·广交会展馆C区
期待与您共赴盛典!

智慧物业,智慧社区,智慧城市,城市服务治理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


热点文章:1、经济观察报陈哲:最丰厚的收益植根于时代需求的长期主义!       2、重磅 | 万物云今日成功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