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44275250 / 020-32644854

展位预订
 观众预登记
万科物业“撤出”,雨润物业求“复合”:物企要打造社区服务界的「良心品牌」
来源: | 作者:组委会 | 发布时间: 2021-04-09 | 1162 次浏览 | 分享到:

去年12月初,因前期遗留的现场设施重大风险以及业委会难以成立等问题,南京万科一纸公告宣布退出服务了4年多时间的星雨华府,并拟于2021年3月2日终止合同。

如今,合同期限已到,星雨华府近况如何?

据日新网记者了解,在得知万科物业主动撤出后,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星雨华府“原配”雨润物业积极前来“求复合”,不涨物业费不说,还表示要自掏腰包整改小区。

3月1日,雨润物业发函表示:准备回归星雨华府,不涨物业费的前提下,投入千万资金,重新把星雨华府打造成南京高端项目标杆。具体升级改造方案如:对小区地库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倾斜围墙、安防系统、更换园区草坪、更换楼栋外立面损坏的空调百叶、改造监控摄像头等。

除雨润物业外,朗诗物业、银城物业都闻讯而来,先后向星雨华府抛出“橄榄枝”,想要参与物业竞选活动。

多家物企争抢着也要入驻这家小区,相信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星雨华府顶着“万科退出小区”的头衔,若是能够摆平万科物业都啃不下的“硬骨头”,无论对于哪家物业来说都是一个品牌塑造,证明自身的好机会。

随着《物权法》的颁布施行,业主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正在不断提升,物业品牌带来的价值与品牌效应也在不断放大,据了解,2021年被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定义为行业的“品牌建设年”,上市热潮之下,物业品牌建设已成大势所趋。

大肆扩张背后,品牌价值如何体现?

过去一年里,物业行业备受资本青睐,无论是上市浪潮还是持续发酵的收并购势态,大量的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物企。据了解,2020年上市物企披露的有效收并购事件共76起,是2019年有效收并购事件27起的2.81倍。

IPO和配股融资总金额高达上千亿,其中大部分公司选择用70%的募资金额用于收并购,也就是说用于收并购的金额近680亿。

中指研究院指出:“扩规模仍是物业服务企业的发力点,2020年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收并购案远超以往,2020年成功上市物业服务企业均将IPO募资净额中的六到八成用于战略扩张。”

随着2020年报季进入尾声,通过各物企发布的成绩单中可以了解到,当前收并购仍然呈加速态势,除横向延伸扩大在管面积的收并购外,还有许多是为了丰富自身服务管理内容的纵向深挖。

以夺得2020年“收并购之王”桂冠的碧桂园服务为例,据碧桂园服务披露的年报显示,其在管面积共计4.6亿平方米,合约管理面积8.2亿平方米,全年6次并购共花费44亿。其中包括,收购城市纵横发力梯媒领域、收购保险经纪业务公司文津国际、清洁服务企业满国康洁,从中可以看出碧桂园服务在扩展服务宽度的同时,也在不断深挖,将服务向专业化发展。

朱保全曾指出,在规模扩张的路上狂奔时,做大并不一定能带来品牌积淀,而不谈品牌的服务业并购更是个伪命题。更强的品牌观实则是在乎品牌,要用做服务业品牌的方式,认认真真地服务好业主。否则,就仅仅是买下了账目数字上的管理面积。

当前,市场扩张有些物业是通过收并购来实现面积上的增长,还有些物业则看到了品牌带来的巨大影响力,通过优质服务与有口皆碑的品质来实现“深入人心”的扩张。现在市场上一些有显著品牌影响力的物企,已经开始看到,业主正在逐渐觉醒,对市场带来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加深。

“拼规模、砸并购”求量之路之下,越来越多的物企将目光转向“提服务、塑品牌”的求质之路上。

众多物企为了推进自身转型与升级服务,在重新提出品牌定位,重塑品牌形象。像去年11月碧桂园服务在广州塔召开的“你好,新物业!”品牌焕新发布会,宣称要做“国际领先的新物业服务集团”,新品牌logo“智慧树”也正式亮相。

除了碧桂园服务外,融创服务于2020年5月宣布与开元旅业集团双方签订了深度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宣布推出旗下全新子品牌“环球融创服务”,强势的战略性合作的背后,意味着融创服务正在服务板块快速布局,以及提升针对服务品牌影响力。2020年物企重大品牌事件层出不穷,皆是对运营方向与品牌塑造方向的不断调整。

2020年物业服务企业品牌重大事件

为什么物企开始如此注重品牌塑造?

品牌是商家在消费者心中塑造出的认同感,是一种无形的影响力,同时也是一个企业生存与壮大的灵魂所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品牌情结。在人们的潜意识里,品牌一定是源于雄厚的实力、过硬的品质、良好的社会形象、诚实守信的声誉,以及对客户的敬畏之心。

正如我们去买一套房子时,可能会更倾向于品牌口碑好的开发商建的房子;去买一件商品,一定是优先考虑市场上的一些知名品牌,即便价格稍昂贵,我们也会很乐意去消费。

一个企业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的品牌是极为重要,难以改变的,像近日被刷屏的HM抵制新疆棉花事件,HM尽管作为知名服装品牌,被贴上负面标签后,依然对其产品效益产生了巨大影响。

以及日前成功引入260亿战投的恒大汽车,因一篇负面文章,使得恒大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贴上了PPT造车的标签,甚至影响到了恒大地产及物业板块。

与在行业内和资本界“造概念”的品牌传播方式并不相同,物业领域的品牌塑造,更多的体现在日积月累的服务以及消费者点点滴滴的口碑当中。

绿城服务集团行政总裁吴志华曾指出,品牌声誉是物业管理的第一条护城河,物业管理行业极为特殊,房地产开发品牌与物业管理品牌往往结合在一起,物业管理的满意度也与小区营建质量有关。换言之,物业管理的品牌声誉并不单由服务创造,而是透过营建去积累

品牌塑造的背后意味着众多人员的协同合作,除考验一线人员的服务水平外,对于负责人、决策者的调控能力也是不小的挑战。

也有人指出品牌塑造需要烧钱,是大公司公司的专属,小公司公司并不具备做品牌的能力,是否真的如此呢?

其实不然,尤其是对于物业这样的服务行业,品牌塑造与规模的大小并无太大关系,小物业有小物业的优势所在,一个物企如果能找准产业定位,把握细分领域市场,深耕某一领域,打造一个小而美的品牌未尝不可,例如一些深耕本地的物业物企,可能在管面积以及营收上表现并不突出,但在本地口碑却备受好评。

对于一个品牌能否真正被认可,更多靠的是企业的诚信经营、服务品质以及消费者的口口相传,正如阿那亚创始人马寅所说的那样,不同于传统房地产的高周转、快盈利模式,物业赚的是运营的慢钱,必须长期陪伴客户,聆听他们的需求,持续为他们创造价值。从服务的层面来说,我们需要从客户的角度出发,不断地迭代、改进。物业服务的核心不是“物”,更是“人”,要关注人的幸福感,关注人全方位的需求,除了基础的硬件保障,物业服务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粘合剂。

品牌带来的价值有目共睹,相较于资本的扩张,品牌扩张会难和慢很多,但打造「良心品牌」却是每一个物企通往成功的核心所在,也是满足和提高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经之路。

2021广州国际智慧物业博览会已正式启程

目前展位正在火热征订中

2021年8月5-7日,期待与您相聚广州!